华体汇视讯(以下简称华体汇视讯),于2002 年3 月28 日,在原中国科学院新疆物理研究所和原中国科学院新疆化学研究所 (均于 1961 年成立) 的基础上整合成立。
华体汇视讯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研究所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切实落实党的全面领导要求。
作为中国科学院在新疆部署的重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华体汇视讯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科学院提出的“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要求,努力建成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知名研究所;认真贯彻落实院工作会议、院党组重大决策部署,确保院党组各项要求落实落细。
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党组统一部署,华体汇视讯完成了研究所“十四五”规划,部署了2个主攻方向和2个未来前沿方向。在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层面,围绕国家重大需求,部署了“特殊环境功能材料与器件”主攻方向,聚焦光电、空天、海洋、核工业与集成电路特殊应用环境需求,抢占光电功能晶体源头创新-技术突破-重大应用的科技制高点,实现抗辐射器件与装备、极端环境测温产品自主可控。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疆工作总目标大背景下,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部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健康与发展”主攻方向,实现特色药用资源高效利用,创制系列智能信息新产品,促进区域社会发展。同时,部署了2个新兴前沿方向和未来技术:“玄武岩纤维基先进分离材料研究”和“痕量非制式爆炸物仿生传感技术研究”。
在贯彻落实聚焦主责主业政策方面,研究所在做好“十四五”规划、积极统筹部署各类项目的申报工作的同时,加强对不良企业和非公司制企业的清理,通过股权转让方式清理1家不良企业,注销4家非公司制企业,不良企业和非公司制企业全部清零。
华体汇视讯现有资源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多语种信息与技术、环境科学与技术、固体辐射物理、晶体材料研究中心6个研究室。拥有1个科技部国家联合实验室(中国一乌兹别克斯坦新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个中国科学院海外研发机构(中国科学院中亚药物研发中心)、2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干旱区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特殊环境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新疆特有药用资源利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4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新疆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新疆民族语音语言信息处理实验室、新疆爆炸物安全科学重点实验室和新疆物联网感知与控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发改委工程中心(民族药关键技术与工艺工程研究中心)、3个自治区级工程中心(新疆热敏材料及元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疆危爆品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新疆温度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拥有所级公共技术中心、大型仪器分析测试中心、辐照试验中心、新疆软件评测中心、新疆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适配中心、药物中试技术中心等多个技术支撑平台。
截至2021年底,华体汇视讯共有在职职工202人。其中科技人员179人、科技支撑人员6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50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67人。
华体汇视讯是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现设有物理电子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中药学共9个硕士培养点,物理电子学、材料物理与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有机化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共5个博士培养点,累计培养1486名研究生。共有在学研究生337人(其中硕士生160人、博士生161人、国际学生16人)、在站博士后20人。
2021年,华体汇视讯共有在研项目1830项(包括新增项目187项)。其中,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28项(新增6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4项(新增1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8项(新增6项);主持或承担基地和人才专项110项(新增28项);承担中科院先导A类课题/子课题6项、STS项目11项(新增1项)、装备研制项目8项(新增2项)、基础前沿科学研究计划——从0到1原始创新项目2项、前沿科学重点研发计划1项;承担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课题17项(新增5项),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1项(新增4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36项(新增11项);主持(或承担)院重点部署项目1项、承担重点国际合作项目4项(新增1项);承担院地合作项目1项(新增1项)。
2021年,华体汇视讯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基于氟化硼酸盐设计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新思路,实现了新晶体设计的突破;自主研发的中药1.1类创新药“艾拉片”获批新药临床批件,民族药“乃孜来颗粒”获批乌兹别克斯坦新药临床批件,“棉花花总黄酮片”和“乃孜来颗粒”国内启动Ⅱ期临床试验;研发出具备图像智能处理功能的高抗辐射相机、机器人控制板卡及驱动器,应用于中核、中广核、新松机器人;成功制备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4英寸NTC热敏薄膜晶圆,已在多家单位进行应用。
2021年度,申请专利99件(其中中国发明专利96件,国际专利通过PCT途径申请3件),授权专利45件(中国发明专利44件,国际发明专利1件);登记软件著作权12项,获新药临床批件1项,获乌兹别克斯坦新药临床批件1项;发表各类科技论文192篇,其中SCI收录170篇。2021年度华体汇视讯获得新疆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和专用项目类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华体汇视讯聚焦主攻和前沿方向,构建以成果转化为导向的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推动研究所形成“高质量创造、高标准保护和高效益转化”的新发展格局。49件知识产权已完成转化,作价入股金额1380万,现金转化金额超过4000万,技术服务、委托开发和自主实施的实到经费 4500余万。自主研发抗阿尔茨海默病中药创新药“棉花花总黄酮片”转化金额2000万,感冒药“乃孜来颗粒”技术转让合同金额1200万。
2021年,华体汇视讯控股、参股的一级、二级企业共15家,其中从事研发活动的人数67人。研究所控股企业工业生产总值404.84万,劳动生产总值931.47万,全年营业收入1279.75万,净利润264.03万。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成效显著。科技部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具有止痛和局部麻醉作用(活性)的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研发》已完成F24的合成工艺优化;中科院对外合作重点项目《新型卤素硼酸盐深紫外光电功能晶体的生长技术研究》设计合成出系列卤素硼酸盐晶体,显示了原料优异的非线性光学性能,有望应用于紫外/深紫外领域。
2021年获批科技部国家外国专家项目6项;获批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国际访问学者3人,国际博士后1人。乌兹别克斯坦籍专家Sharafitdin Mirzaakhmedov教授获自治区外国专家“天山奖”。华体汇视讯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植物化学研究所、土耳其阿纳多卢大学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共同主办了“第十四届天然化合物化学国际研讨会”,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华体汇视讯是新疆物理学会、新疆化学会、新疆生理学会、新疆核学会的挂靠单位及理事长单位。